導言:多年來,多數快消龍頭企業都通過深度分銷觸達了百萬終端。而隨著數字化的深化,消費環境的變化,以及BC一體化趨于成熟,企業渠道數字化的下一步該如何走?
前幾年我們企業都很困惑,路在何方?現在答案明了了,就是全面數字化。但緊接著又出現第二個問題,就是路如何走。怎么走?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。
三個板塊,第一,明角色,快消的百億級企業,也是龍頭企業,這是我們的角色。這也是我今天講的主體,不講其他的。第二,識戰場,數字化有三大主戰場,快消百億企業的主戰場在哪里?第三,要做數字化,渠道數字化的運營體系和后臺怎么設計,我總結了六雙;前臺怎么操作,我提煉了五步法。
明角色,識戰場,知邊界
第一部分,角色、戰場和邊境。角色就是快消品百億企業,戰場在哪里?這個戰場關系到能讓你做多大,要記住,不是所有戰場都是我們的主戰場。過去的營銷能做到B端就很不錯了,而現在的營銷數字化,都要到C端。觸達C,連接C,運營C就是數字化運營過程。如果第一步觸達C做不到,就運營不了了。
從現狀看,數字化形成的三大主戰場,第一個是平臺商主導的戰場,B2C。比如拼多多8個億的用戶數量,這個主戰場目前基本塵埃落定,已經成為存量市場。剛巧最近我也看見阿里的前CEO衛哲說,電商已經成為存量市場,如果你以前沒有做好,未來就不要抱太多希望能做得更好;第二個主戰場是傳統企業主導的數字化戰場,通過渠道鏈按照F2B2b2C的路徑。未來百億快消企業的主戰場就是這個。因為百億、千億量級企業,它的用戶數是億萬的。但是目前快消企業電商的觸達用戶數,沒有任何一家達到億萬,甚至千萬用戶都沒有,即便是重復算的情況下。而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一個很重要的點,快消品的龍頭企業,觸達的C端數量要以億打底,因此這個是正在新興發展的主戰場。第三個主戰場是零售巨頭主導的數字化新型供應鏈戰場(C2F)。
第一主戰場,經過三輪滲透,份額基本穩定在20%到25%之間。因為用戶數量到頂,從中心滲透到五環外,也滲透到農村,沒有滲透的空間了,所以這是個存量市場。
那三個主戰場,誰是主角?第一主戰場,創業者的天堂,分眾沃土。但是今年上半年所有的新消費都腰斬了,因為天花板就是幾十億,門檻低,天花板低;而快消品龍頭企業是百億、千億,并且根據去年統計的數據,電商銷售額占龍頭企業的銷售額不超過10%,也就是說,90%是傳統渠道做的。如果一個行業90%沒有數字化,你不能說數字化是成功的。這就是龍頭企業、大眾市場,也是未來主戰場,特點是渠道門檻比較高,天花板也比較高;第三戰場就是零售巨頭,兩端連通。
明確了主戰場,從主戰場到達用戶,我們的目標很簡單,就是以億起。如果你的方法不能在一兩年之內達到億萬用戶的,就不用去做??梢哉f,目前所有講私域流量的方法,要到千萬都很難,因為是游擊戰,打幾百萬用戶是可以的,上千萬就很難,更沒法達到億萬用戶,所以我認為快消品百億企業不需要聽那些私域流量的方式,而是根據億萬用戶量級的特點找到另外的方法。
這方法我用6個字來概括,成建制,有組織。
我根據實踐觀察,總結了一套體系,六雙:雙路徑、雙私域,雙場景,雙貨架,雙交付,雙中臺。
關于渠道數字化的誤解與正解
那我先講一下渠道數字化的誤解,做C端第一個誤解就是把線下流量拉到線上,去中間化、去終端化,現在很多企業就陷入這個誤區,線上線下兩支隊伍各做各的。實際上,線下渠道典型的地方就在于從廠家到經銷商到零售店到用戶,那我們能夠通過數字化把渠道環節干掉嗎?我認為,干掉它的話,你就不會是百億企業了。
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億,渠道夠長很重要。在渠道很長的情況下,直接觸達c端是很難的,所以兩類渠道定位都是錯的,一類是專門做線下,一類是專門做線上。正解應該是,線上線下一體化。
未來沒有線上線下之分,所有戰士都是空軍陸戰隊,空軍就是線上,陸軍就是線下,這是我們在17、18年左右提出的概念。未來,線上線下都做,這是第一個正解。
第二個正解是三方一體,廠家、經銷商跟零售店一體。但分利很關鍵,核心就在于掌握C端,三家才能分利。如何能夠做到線上線下一體,惟有“雙”字,才能兼得,六雙就是能夠實現的方法。
數字化運營體系:六雙
第一個,雙路徑。
觸達億萬用戶的路徑是長路徑,F2B2b2C,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少。而運營時,廠家、經銷商和零售店都可以成為運營主體。在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時期,運營主體不一樣,所以是短路徑運營。分錢也是長路徑,雖然廠家產品推廣時可以直接觸達C端,相當于繞過B直接運營,但是分錢不可以繞過B和C,否則會變得敵對。我們在銷售中會發現零售店經常有驚喜,就是因為用戶一下單,店家就能立即分錢。因為流量是你的,而你把流量讓渡我了,這是一種價值交換。
中國零售終端大概有600多萬家,大多數快消品龍頭企業的入戶率能達到90%以上,對于百億企業來說,這是數字化的主戰場。從百萬終端到億萬業務中間還差一個量級,所以還要找到千萬觸點,這就是全鏈路連接和全場景觸達。我反復強調,行業龍頭的主戰場,要達到億量級,這是基本要求。所以說,沒有百萬終端,單一品類無法連接億萬終端。
那我們連接用戶有哪些觸點?互聯網的好處就是觸點即渠道,所以我們和消費者接觸有三大超級觸點:物、人,店。
這里著重講下一物一碼4.0。一物一碼經過了這樣的進化:1.0 是溯源,防竄貨防假冒,2.0是C端普惠制紅包,3.0是導流,4.0即雙碼。BC雙碼,就是通過這個碼,能知道消費者在哪個店購買了產品。既有店碼,也有用戶碼,從技術手段上綁定B和C,最終實現BC一體,這是技術上很重要的概念。
第二,雙私域,品牌商的私域和零售店的私域。
首先我們要想清楚一個問題,用戶是誰的?用戶可以是商家、是品牌商的,過去很多用戶對某個品牌是很忠誠的,特別是對于百億級品牌,但用戶找不到你,所以我們前面講觸達C端,鏈接用戶就是找到用戶,用戶也找得到我們;用戶可以是平臺的,比如阿里有9億用戶,是阿里的私域,但是對品牌商來說是公域流量;用戶可以是零售店的,因為一方面,它的輻射范圍對于用戶來說近且便利,另一方面它有關系,不僅有線上關系,更重要的是有線下關系。在互聯網時代還有社群關系,比如社區團購,就是團長把它的私域流量讓渡給了平臺,平臺本身是沒有流量的,團購是中國第一個大規模地把大B小b和私域流量鏈接起來的,所以我覺得社區團購這幾年的紅火跟BC一體化的大量推廣工作有關。
零售店的私域流量就在于它與用戶在線上線下都可以建立關系,所以BC雙碼就是廠家一定要確認零售店在私域的貢獻,并且對這種貢獻以技術性和制度性給予保障。否則,缺乏公信力。
什么是私域?............(下期揭曉)